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节(第2页)

失仁而后义。义德近于仁德者为“上义”。若仁德不足,当以上义之德而修补之。仅以小义而修,行之日久,是非分别之心便随之而生,计较大小得失,分别彼此厚薄,如此而行,难成上义之德。上义之君,原是以仁为体,以义为用,处事有自然刚断之妙。

世道纷纭,人情多诈,或上下之间,或父子夫妻之间,处事尽义,非太过,或不及,不能适于中道。故真假须权衡,得失要比较,尚未达到空境之前,这种“有以为”是难免的,是通达“无以为”的上仁之德的必经之路。但也必须持正而修,觉性不昧,时时勤克制,使之日趋日升。假若人心私欲不根除,有为有欲之事不止息,智巧之心用之不断,如此就很难成就上义之德。所以圣人以“上义”裁正天下,正是为了挽回民心之善性,拯救人道之失,教民修习上义之德,则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上礼为之”,“礼”者,理也,由心所主。太极以前,炁具于理;太极之后,理寓于气。物象是理炁演化的可见之迹。理者炁之主,气者象之充,物象非理气不能生,理气非物象不能显。理、气、象、数这四者,乃道心、人心、血心之气的由来,亦是愚人、贤人、圣人的所由分。愚人执相,贤人通气,圣人明礼(理)。

人心者,气也。道心者,理也。此心之初,以降衷而言谓之“命”,以禀受而言谓之“性”,以应酬万事而言谓之“心”,以其感于万事以生喜怒哀乐爱恶欲而言,谓之“情”。合而言之,一“理”也。以理覆育万物而言谓之“天”。以主宰万物而言谓之“帝”。以孕育万物、生天生地而言谓之“中”。以万物始终共由而言谓之“道”。以无声无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体物不遗。两在不测,至费至隐,至显至微,无生万有,虚含至实,无终无始。无在而无所不在,无物不理,各得其理,至真无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无为而成而言者,谓之“至理”、“至神”、“至诚”、“至善”。

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性理,物有物理,事有事理。天下万事万物,得理则治,失礼则乱;明理则安,昧理则苦。知礼(理)之节文可以制礼,知气之清浊可以作乐。教民以礼(理)谓之政,禁民违此礼谓之刑(戒)。修道者若能克己复礼,灵台清明,去人心立道心,即可复见天地之心。到此境界,就是孔子所说的:“穷神知化,至命合天之时也”。人人各具天然之礼(理),若能复还于万物统体之理,无在无不在,便能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于天下。

“礼”主南方,属火。心动则礼乱,欲火生则好淫。怒火不仅可以引起纷争,更可能操戈撕杀,令人伤害丧生,所以人人都能存礼相待,社会就能安定团结。修道者更应心平气和,假若无明火一起,性天喷火,心地震动,将所植的功德林烧成灰烬,故有“一把无明火,烧毁功德林”之说。所以平时就应当敛火息暴,心平气和,以保道体,而礼德就会自然生发。

人若迷惑血肉之躯,兴起私欲之火,便会滋生远礼越轨之事,火起木焚,果由树生。假若欲火不禁,火烧灵山,寸果不留,岂不惜哉!所以人当遵礼行事,将“欲火”化为“圣火”,以文明礼貌之光照亮别人,那么火候成熟之时,则道果更坚。

礼德是元神的外显信息,与性体互为里表,相辅相成。失义而后礼。若以义德仍不能制心,便以礼德进行教化。做人的规矩,国家的法律,修真的戒律,都是制约人的心身,使之归伏复礼的措施。圣人悲悯(mǐn)人心之不正,为了割断世道之多偏,规范人们的不轨言行,则不得不制立礼节条文予以约束,立典章予以格除,使其人心之偏邪,归于礼(理)德中,导民心入于正道,此皆是上礼(理)之所为。

“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仍之”,其义是说:天下世人,似愚似痴,如聋如盲,对于圣人所教化之礼德,见如不见,闻如不闻,违背教令,悖其礼条,但世人仍不能归于礼德。圣人救世之心不息,爱民之心不厌,于是不得已而以手臂搀扶之,唯恐掉进深渊而自毁人生。“攘”音壤,捋袖伸臂之意。“仍”即扔,强牵导引之意。“攘臂而仍之”,就是捋起袖子,伸出手臂,强拉着世人走正道,行礼德。圣人如此慈悲不弃,盖因道德仁义日远日废,民心锢(gù)蔽,天理不明,我行我素,对圣人之教化,不应不理,故不得已而强牵之。可见圣人救世之心的急迫!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是说社会到了以礼治世的时期,说明人的忠信之德已经丧尽,连做人的起码礼德都不讲,这是社会混乱之首。

此三句,是指道德仁义渐次散失,人心的忠厚诚信日见于薄,这是社会混乱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首先教导世人学习做人的道理,遵守礼德,这是治乱的基础。道不能通行,便行之于德;德不能行,便行之于仁;仁不能行,便行之于义;义不能行,便行之于礼。倘若礼(理)再不能行,则民心昧之已深,民风必然混乱,于是社会上便会出现施礼金、送礼物等人与人交往的物质交易关系。至此,人心已经华而不实,重形式而轻仁义之风兴起,礼德的精神美德走了样、变了味,人与人之间变成了赤裸裸的商品交易关系。圣人设礼(理)教,原本是为了约束人的心性情意,制约人的言行举止,陶冶人的情操,而不致于放荡狂野,克制言行的邪妄不规,以恢复人的天然本性。

中华民族知礼达道,礼德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扎根,连绵数千年而不衰。每个炎黄子孙都承传着上古祖先们的礼德基因,继承了先辈们通情达礼的传统美德,故被世界赞誉为“礼仪之邦”。怎奈人类科技物质文明发展迅猛,古朴淳厚的美已被逐渐物化,道德精神受到很大冲击。人们认钱不认理,认钱不认人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切以我为中心,一些做人的起码准则都难以做到,诸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待人有礼,处世温良恭谦让……等等做人规矩,已被日益凿丧,这正是今日人类面临“克己复礼”的紧迫任务。

自古以来,大丈夫宁守道德之厚,摒(bìng)弃智识之华。今之世人恰恰颠倒,只求其薄而厌其厚,贪其华而恶其实,这正是今人失古反古的突出表现。礼之所用,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礼本贵质而贱文,礼若繁文媷(rù)节,必多繁琐作为,流于虚表,邪乱也难以由心根治。

礼者,理也。圣人制礼,在于教人养成恭敬的仪容,规范人们执礼的行为举止。礼是根据天道之理而制定的条文,成人事之礼节。所谓“节文”,譬如为人之子,应尽为人子之礼,此即孝道的天礼秩序,也就是遵行天理。为人之子,应当晨昏反省,是否忠心尽孝?生时事之以礼,死时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就是“节文”之礼。礼者无所不包,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作事有规,淫乱不犯,待人谦恭,处世宽厚,此皆庄严、中正之礼仪。家国以礼为先,无礼则上下秩序混乱。故圣人制礼,是为了教民。君子守礼,所以保身。至于作事接物,常存诚敬之心,以正心为礼。礼之规不可易改,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亲友不相依托,邻里不相恭敬,虚言狂语,妄言妄行,都是无礼的言行。

既而为人,就必须遵守做人的规。今日社会发展,虽不必像古人那样的繁琐节文,但起码的人伦礼仪却必须遵行。必须的宾客之礼,并非都是多余的形式,它既是对别人的尊敬,也是正己心身的法则。先辈有四礼之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正之礼,即罡(gāng)也;四非者,乃罪也。愿修者共识之。

所谓“忠信之薄”,“忠”者,尽其中正之心。“中”者,喜怒哀乐未发时的一种静心状态。君权时代,君有过而臣犯颜直谏,是为忠直之臣;国有难则誓死不辞,是为忠节之臣。此二者皆是以国民为重,而不计较个人的利害毁誉。一个忠诚之人,必然忠于国,忠于家,忠于朋友,忠于一切事务,而后可以谓之人也。再观草木之类,忠于四时;禽兽之属,忠于卵育;天地之大,忠于气候;日月之明,忠于昼夜。唯人心这个怪物,忽反忽复,奸巧诡诈,交友处世,待人接物,常不能尽其忠诚之心。鸣呼!人心非天地日月可比,而何以连草木禽兽之不如也?

人秉天地之正气,言语举动,当以忠为首务。心本实心,脚踏实地,有何事业不可成?忠之一字,乃天地之罡气,无坚可破,无物可挡,以之治心而心正,以之治家而家齐,以之治国而国固。信为德之母。信德有层次深浅高低之不同。此处之信,是做人的基本之信。人言为信。大道无形,天地无言,真理道义,必赖人言。人之言语,必须真实,不可稍有虚伪。虚伪者,言不顾行,与人之间缺乏信诚,争纷不止,扰扰攘攘,莫知所终。故前辈云:“人而无信,万事皆虚,言称圣贤,心类穿窬,学而不实行,马牛而襟裙。”所以,人若失去忠信之心,则是家国祸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前识者,道之华”,“识”者,即后天之意识、知识、见识。“前识”,就是人们常用的后天意识,它处在大脑细胞的浅表层次,覆盖在人的潜意识细胞之上,使潜藏其中的先天大智慧得不到开发和运用。“前识”也就是人的后天聪明才智,一个人的后天知识再丰富,也只能认知显态世界事物的一部分、一方面,不可能认识万物的全貌。

所谓“道之华”,是说阳态世界的万物万象,都是大道所开之花,都是它的外在表象,并不是它的实质。大道的实体,在万物的核心中;大道的应用,表现在它的变化中。世人只知道之华表,而不知大道的内核本质,这便是世人不能知宇宙真理的原因,也是一种愚昧的表现。

世人不知大道之实,只得道之外华;只知道之显,不知道之隐。纯是后天所得所学而形成的知识、经验、意识以及思维方法等,皆称为“前识”。后天所知愈多,务外华之事愈多,所见之物愈广,则逐物之心便愈远。其所见、所知、所想、所行,皆是在道之枝梢末节上用心思,并非在道本上下功夫。大道贵于敛华就实,守朴还淳,故有道之圣人皆是大智若愚,掩其华表,藏而不露。此正与世人相反。

本章自上德、上仁、上义、上礼之后,为什么唯独不言“上智”,而只言“前识”?这是因为智已处在德之下位。若以果树的厚实花薄来比喻,道犹如果实,当其尚未下种之时,胚胎尚未显露,果籽孕育着生生之理。一旦入土下种之后,发芽生根,其根即为德,仁即为干,礼即为叶,智即为华(花)。果实而花虚,德根厚而礼叶薄。

人身就是一棵原灵树,树木形状不一,花色万殊不齐。人人本有圆满的灵光灵气,历经红尘的污染,情欲的侵蚀,精气神散失,所以生命之树逐渐干枯,不能结出正果。这正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永难脱壳,永入轮回。修道的目的,就是要改良灵树的品种,使它能适应任何气候环境,稳立于暴风骤雨而不倒,度过重重魔考难关。以最好的管理去施肥浇水,使其茁壮成长。通过修心修德,去阴增阳,使这棵原灵之树德根深厚,仁干粗壮,根深叶茂,开道花,结道果。这个结果的“种子”,就是“圣胎、君子、舍利子”。它是坚韧不坏,任何尘风浊水都不能侵蚀它,从此不再萌芽,如此就是脱离因果,永生不灭,这就是长生久视之道,也是不生不灭的涅盘(佛教指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

当今世人注重外表饰华,不重心德,这是一股难以遏制的潮流。人虽艳丽装扮,西服革履,花枝招展,而内心装着的东西,未必都是真善美。古有“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之说,今有“高楼大厦,每每居住鼠辈”之论,都是指的世人失去正气,不修道德,追求外表饰华的愚昧现象。愿世人珍惜生命,切莫认假为真,以免永远在“假想”的虚幻中自讨苦吃。

世人多是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稍有管见之知,便炫耀逞能,妄用机智。终日陷入己知己见,以后天取代先天。形成积习,障蔽天性,故愈知愈愚,离道愈远,白白浪费了一生宝贵的光阴。世人常患“得之容易,不知珍惜”的通病。只见外在形象,不深究内涵。对真理本是一知半解,而却自以为天下尽知。这正像前辈们所说的“似是而非”,“自明而实暗”。前识愈多,先天愈少,而愚昧愈深,这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悲哀。故经云“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此四句,是总结上文之义。

“是以大丈夫处其后”,“大丈夫”,即得道的君子。“处其厚”,即处身于敦朴浑厚的道性中。“不居其薄”,道德为厚,世俗为薄。此句是说君子处世绝不违道,不染于世俗人的名利浇薄之中。大丈夫只见道而不见欲,循道理而不循私利,顶天立地,以道自任而不辞。视听言动,唯道是从,为人处事,无处不是道性的显露。大至国家民族的利益,小至居家过日子,处世应俗,待人应物,皆是以德为本。无论大庭广众之中,也无论独处于居室;无论是飞黄腾达之顺境,也无论是穷困潦倒之逆境。种种繁华享受,万般磨难坎坷……皆是一身浩然正气,无处不是道德之流行。

在现实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每一细微之处,皆有厚薄之分,亦有实质与华表之别,天天都会遇到厚与薄之事,人人都要面临华与实的决择。是取其道德之厚,还是择其欲心之薄?唯在人的心念之间。居其厚,就是舍华得实;取其簿,就是贪华弃实。一正一反,一厚一薄,一华一实,界限分明,看似极容易,行来却颇难。修道人应逆世俗而行,处厚不处薄,居实不居华,以正气处世应事,还淳返朴,以复太古之道风,以证道果之早成。

所谓“去彼取此”,即去除人心浮华轻薄之“彼”,取道德淳厚敦实之“此”。在世衰道微,德薄少仁,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当今,人若能摒(bìng)弃薄华之妄,而善取厚实之真,念念不离善,默持造化,转恶为善,方可称之为“大丈夫”。修道人须先修德养性,去除五行的阴质杂气,脱去人心私念的虚妄,不断提高自身性命的质量,终而达到长生久视之道。这好比脱去种子之芽,种子就不再生灭,返归于无极虚空。此芽若不脱去,又成为轮回种子,生生灭灭。如籽之生菜,菜又结籽,籽又结籽,一而化二,二而化三……由一本而散万殊,轮回无有止息之时。

世人都爱艳丽之花,但花无百日红。唯有德花道果四时不谢,八节无停,永不凋零。人的欲念萌芽,便是滋生轮回种子,故前人云:“欲起则生死续,念生则轮回生。”修道就是要去华就实,处厚弃薄,脱去凡俗虚假,在“根”上下功夫。修道行德,化心性之私,改习性毛病,知天理,行本份,就是抓根本。人常说:“浇树要浇根”,若是舍本求末,贪恋世间饰华,等于生命的灵树未扎根,只能开朵假花,怎能结道果呢?

修道人的修身立德,像树木的生根长干,伸枝附叶,开花结果,内功外果,都是由日积月累,点滴积修而成,切勿因善小而不为。世界万物,都是元始一炁的一粒种子撒下所化,所以修道就是要由五方而归三清,由三清而归一炁,直至修成无极上乘道果,超出三界五行的拘束,才能功成果圆,回归本源,认祖归根。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人设不能崩夜落闻声来免费TXT美人三逃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公理正义不朽全文阅读图腾掌握图腾dr钻石王牌之魔投手携诺基亚穿越之旷世奇后 醉听春风无限我在惊悚游戏里封神成语王者辅助盼心归 春花秋开灵气复苏之觉醒时代夫人重生后摆烂陆总离婚吧结局妖龙古帝苏寒重生免费阅读陆总离婚吧。l987三国志曹操传宝物全拿攻略雾色归航晋恋综装乖41章公理正义不朽栖还免费阅读fc三国志曹操传攻略模特的十二点位图腾挑战在哪里云青瑶萧炎昭王雾色归航陈恙沈秀洪名厨菜品我是女相师婴宁儿免费超级农场主桌游我在恐怖综艺直播美食华为皮革手机壳怎么样薄晏清对南娇娇的态度惠山区好玩的地方官道危途全集阅读夫人重生后摆烂陆总离婚吧免费阅读出自哪里夫人重生后摆烂云台春最经典十部南娇娇和薄晏清什么阎罗神医秦凡全文阅读薄晏清和南娇娇的关系千寻wrgb肥妻逆袭记免费阅读全文六零小寡妇发家致富txt[穿书云台春在线阅读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评价什么叫游走性中单啊云台春第79章免费阅读承泽五行属性是什么多元哥布林帝国的崛起我是女相师类似的冷面王爷毒医妃 拾月七零穿成极品后被国家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