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EtudeOp 2(第4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良久的沉默过后,肖邦看着越心虚的安东尼,刚想说些什么,钢琴的和弦声便生生地闯了进来。
棕的波兰人突然不想继续对话了。
像是吊人胃口般,肖邦在听到一个分解和弦接一个柱式和弦后,钢琴便不再声。还未等他微皱眉头,音符瞬间就长了翅膀,从键盘上干脆利落地直达他的耳畔。
仅一个乐句就令他瞳孔微扩,他几乎怀疑坐在钢琴上的是那个远在巴黎的匈牙利人。
不,并不像——
匈牙利钢琴家更习惯用近乎本能的天赋,将这曲子演奏成令人目眩的波澜壮阔。而这个人,却用一种趋近虔诚的态度,在对待曲中的音符。
偏转身子,移开遮蔽视线的障碍,肖邦看到女孩子髻上晃动的蝴蝶结,在键盘上快移动的右手,以及她模糊的侧脸。
演奏者在琴凳上自如地变换着身体的重心,轻易就用臂膀带动腕和掌。他听到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奏出分外迷人的流畅琶音,左手的八度低音带出乐曲的旋律,语气和乐句划分极其舒适。
但就是……
令他心间萦绕着一丝疑惑。
这种疑惑并非出于挑剔——肖邦暗自分析着。虽然在音乐上他确实很挑剔,但就这曲子而言,他的评判绝对公正。
《12练习曲·第一c大调快板》,作为曲作者,三年前曾将这组作品题献给某个键盘魔王的棕波兰人,无疑最有评价权[6]。
“写c大调练习曲的时候,我不过十**岁吧……”
唇角微微上扬,肖邦想起创作这曲子时,他正值血气方刚的年华。年轻时的心性,在曲中终究留下了痕迹。
前两小节,每四个十六分音符就会出现一次重音。依照肖邦的创作习惯,这在他的曲子里并不多见。
小小的标记是为了保持节奏上的铿锵有力,但肖邦在少女起伏的手腕上看到他原本埋下的暗示技巧——他现她手的呼吸完美地契合着音乐跑动,手腕的移动带着手指的起落,简直到了赏心悦目的地步。
整曲子他没有标注过piano(弱)。和弦在左手,右手全是单音琶音。但近乎全篇的单音琶音,却需要演奏得充满气势——第一个令他满意的演奏者是李斯特,今晚他现了第二个。
气势和力度声响密不可分,只靠手指的力量去弹这曲子是愚蠢的,要维持住恰好的力度必须学会借力。
细节逃不过肖邦敏锐的眼睛,他现少女弹奏收回的音符群时,每一次移位都会过那么一些。
聪明的处理。
在不影响找位的情况下多过一些,最薄弱的小指下键时便能借助一分右推的力。即使是容易被削弱力量的反弹,也能在这种处理下保持和正弹和谐相称的音响。
钢琴技巧可能无可挑剔,但那种违和感又从何而来呢?
肖邦的视线从弹琴人移到乐器上,随即释然。
是钢琴吧……
除了因被钢琴限制音乐的表达,他实在想不到少女身上那种诡异的生涩感从何而来。毕竟从她弹琴的姿态来看,她对这曲子已经熟练到近乎本能了。
还有一点也令人在意,演奏者倾注在曲中的情感有些“奇特”。作为用手指倾诉内心的大师,肖邦总能感应到更深的东西。
就像一次久别重逢的喜悦,或者说更像结束一场绝处逢生的逃亡后,听到神音圣咏时灵魂的激荡——请原谅他一时找不到更贴切的形容了,虽然有些荒诞,但他认为是准确的。
从技巧到情感,肖邦自证完心中的疑惑后,终于听从耳朵,沉浸到乐曲中。
生涩却又熟练,克制却又汹涌,厚重却又明亮……带着宣泄意味的倾诉,充满矛盾,但绝对合理。
肖邦敢断言这次演奏无法被复制。如此的触键和充沛情感,或许再也不会在这曲子里重现……或许它不是最完美,演奏者的一切很私人,但也动人。
——绝不是远方的某人极度自我的、令人火大的改编演奏,是在他制定的曲谱规则内绽放的精彩。
c大调的练习曲,如同圣咏一般。
耳目甦醒过后,它是今晚神赐的最好的慰藉。
但这里是德累斯顿,并不是巴黎。
天蓝色眼眸里的微光闪了闪,终将那声问询默在心底。
弹钢琴的小姐啊——
你,是谁?
*
“欧罗拉·沃德辛斯卡?”
钢琴声令人梦回巴黎午夜的沙龙,年轻时舞会那次再见的画面随着琴音静止逐渐消散。回过神来的老店主扫了眼留在前台登记簿里的名字,默默将名册收进柜子里。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