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节(第2页)

【知足不辱,】

“知足不辱”,是说常知足之人,少思寡欲,心地宽广,与人无争,心安理得。不仅不辱于身,反而身心受益。以上“贪名”、“贪货”、“甚爱”、“多藏”,皆是不知足之害。所谓“知足不辱”,乐天知命,顺受其正,不爱不贪,无欲无为,此便是“知足”之意。知足之人,衣不求华丽时尚,四季以能防寒、护体为利,以能换洗为足;食不求于百味,素食足以养身为饱;居室不求豪华,朴素足以安身为要;日用不讲高档,实用俭以养心。

知足之心,视听言动,处处皆是;克己之功,俯拾即是,在在可守。能守此知足之心,必然身安而道泰,知足而常乐,超然于物外而自得,何辱之有?对修真者来说,在滚滚物流面前,能否守中知足,则是天道之试我也,所处如何?天知自心知。

当今之世,物质生活享受不尽,此乃人类之福。可是世人有福不惜福,陷溺于“酒色财气”四大罪恶渊薮之中,福报过度享受,人心更加贪婪不足,无法节制,便偏入邪行,堕(duò)落孽海,终而造成“恶报”的结局,而自取其辱。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人生在世一生的兴衰荣辱,都是自己的自种自收。过去的种种因缘已经造就,只能在今生消受;现在所作的一切,却决定着人生未来的前途。只要把握住今生为善修德,修心革面,一心持正,一气无偏,不造新业,重塑人生,即可改变人生运势的前途。今之世人福厚,所以人人只想“吃福”,不知惜福,更不知积福。岂不知福份如灯油,终有耗尽之时,如不抓紧修德积福,加油充电,一旦油尽灯灭,灾祸来临,自取大辱,到那时悔之晚矣!

【知止不殆,】

“殆”:音代,危险之义。“知止不殆”,是说凡事知足而止,心不贪婪,做到不使财利累及心身,不被声色乱耳目,就不会有危险。知足者,足之于心;知止者,止之于事。知止之人止于道,止于德;行当行可行之事,行有道德之事,止当止不符道德之行。对背理之事畏若探汤,奢侈之作不敢妄行,邪僻之情不敢乱纵。凡遇名利之事,当进寸而退尺,先人而后己,内谨而外慎。好恶之心不敢起,利欲之心不敢动,是非不争辨,人我不分别,惟时时止欲生悔,常知足知止,安然自在,哪会有危殆之生?故曰“知止不殆。”

当今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节奏明显加快,人们为了拚搏奋斗,终日精神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中,疲惫不堪。心情烦燥不安,苦恼不断,难以自我解脱。人们自己的心锁生锈,解不开烦忧。每天费尽心神,赚回了金钱,铜板相打,也带来了痛苦。无钱的人苦,有钱的人也苦,各有各的苦楚,许多烦恼都是从钱堆里跑出来的。既知如此,何不知止?何必在那些名利场的烦恼堆中,去拾那些沉重的包袱?口袋里拣满了石子当作财宝,还在那里关灯数钱,数一数二,岂不是太傻了些!

修道的工夫,应从看淡世情,从放下人心处着手,事事止欲生悔,心必日日清静,何有危殆可生?若是紧抱着贪心不放,提着“重情多欲”的箱子,背着沉重的私心包袱,走起路来必然气喘息急,脚步不稳,要达到“究竟地”,恐怕已经筋疲力尽,昏昏欲息了。放下一切,两袖清风,双手空空,身心自在,振翼可以疾飞,行走一身轻松。愿同修者更上一层楼,看天识地,参悟玄妙,心明如镜,性定如水,则天眼一开,心地上可以看见性中天,乘风步云,自有归宗之日!

【可以长久。】

“可以长久”,此句是说,只有“知足”、“知止”之人,方可以长久不衰。人之有此身,乃是水土火风之四大假合,身如水上之浮泡,命似石中之流火。

人命虽有百年之期,但长寿者亦稀之又稀。今之世人,以短促易摧之身,日逐损性害命之事,倘若一息不来,真性倏然而离,一命告终,真灵又投于别壳。虽然荣居高位,禄厚千钟,家藏无价之宝,室有倾城之美,悉皆抛下,哪一件属君所有?正如先辈所云:“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以此观之,名有兴有亡,如过眼之烟云;利有得失,如电光之易灭,皆非长久之道。欲求长生久视之道,惟有知止知足,祸辱自不会有,危殆也不会生,其道自然可以长久。

人类最大的愿望,就是健康长寿,生命幸福。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就是“元炁”,这是一种隐态微观精华物质,是道的一种质态存在形式,是构成人体和形成生命的基础。《素问》中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故人之生命“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自天地至万物,无不以气为生。古人说:“得一可以毕万。”不知一也就不识万。

万物盗天之气而长生,人盗万物之气以资身,人与草木禽兽俱禀阴阳而生。人能反照自性,穷本达始,明会阴阳五行之气,从天地之气中摄取精华营养,以养五气,盗万物之机以生。万物气散,人以盗之,人知摄取万物之真气以养形;更知顺天时,接天气。夺天地之造化,即能长生不死;盗万物之气,以助成道。若不明晓造化,则又被万物所反盗。如眼观五色,耳听五音,舌餐五味,醉饱膻腥,纵邪生淫,皆是反被万物所盗;而七情六欲即是被反盗的祸患总根源,是生命死亡的杀手。惟修心制欲,关门拒盗,才是求长生的根本。

人能看清世俗,知长久之道,不以名利为广远之活计,不以货财为长久之事业。显微动静,戒之于未贪未爱之先;进退往来,守之于知止知足之后。功名富贵,不失其贞操;利禄货财,不改其节守。则性情之定理,愈久而愈坚;心上之操存,日久而日固。知止之理,可与天地同其常;知足之道,可与大道同其久。幻境之尘缘,方能看得透,大费厚亡则可免,不辱不殆乐悠悠,岂不美哉!

【本章说解】

人身是一小宇宙,与大宇宙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人身是一太极之体,有性有命,有阳有阴,亦有太极之理。人身形体得天地之正气,与天地并立,为万物之灵,可谓至贵。既禀天命之理气数而生,就应当以全理顺之于天,循天道而行。倘若对天地不敬不畏,背天理,逆天行,妄贪财货,妄求虚名,其结果不仅亏天理,名与实皆丧,货多害必生。贪得无厌,不知其足,贪心不已,而不知其止,所以凶事随之,祸殃降之。愈趋愈下,日远日离,此谓之“自入邪径”,非天之所使,而是人之自招。

“得名货而亡身”与“得身而亡名货”,此乃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崇尚名货之人,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信条。岂不知“甚爱财不与物通”,“多藏货不与物散”,“甚爱易争”,“多藏诲盗”等事物之理,所以必然导致“大费厚亡”。

本章经旨,是通言得与失的辩证之道,告诫世人认识:名利财货等身外之物,皆非长久可持,皆是过眼之烟云,切不可殉物而害真,因小而失大,以至于自取其祸辱。财货乃流通之物。天赐人以财物,在于养人性命。无财不足以养命。养命之财人人具有,其多少厚薄,皆因人之天份所定,不可背天理而份外去强求。财货之为物质,能养命足矣,何须贪多?何必厚藏?而悖阻物之流通之性。有此身,才有此财;无此身,何须此财?今之世人,皆不明身与财之份量,心迷目盲,故本末倒置,贵财而轻身。

天道之理,至公至平,不偏不倚,富贵贫贱各有其理,各由其命。富贵者,乃是历世积德造善,而于今世所得之福报;贫贱者,乃是往昔造下的诸般恶业,德性亏损,而在今生之回报。所以贫贱富贵,财货多少,皆是为善为恶之果报,皆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必然,与其说是天命所禀,倒不如说是一种自作自受。

君子求财,取之有道,亦用之于道。若视财如命,贪之过多,聚之厚存,则祸辱必至,财与身皆不能保。世间为财害命者,因财而丧命者多矣。自古淡泊名利,听命自守者莫如颜回。人只知颜回之苦行,却不知其心自有至富至贵之乐处,所以他能见其大,而忘其小,无财而后自贵。

学道之人,当求此等真富贵,才是修养有素之人。修真之人,应当摒(bìng)弃得失之心,忘名绝利,大公无私,只在一个“舍”字上下功夫。不仅要舍去名利贪心,依此还当舍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舍去一切非道非佛之心,舍去一切损德败道的妄心妄念等阴性杂质。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才能“舍”出一个真心真我来。倘若不舍一切外尘,执于一法一物,贪功求胜,不可得者而去强求,知进而不知退,知往而不知返,必然病亡于得失之间。君子深知得失存亡之理,而不妄劳其心身,自然大道可得矣。

清静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成”者,即天地生育万物而不遗,成就万物而不弃,此是天地的大成之妙。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无声无臭,无形无状,此是天地若缺的妙处。动静无端,往来不息,可长可久,可有可无,此是天地不弊的妙处。“弊”者,即毁败之意。圣人体天地之大体,用天地之大用,可与天地同功,故亦有此“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之妙。

不但圣人可以如此,天下之事物凡有体用者,皆可以如是。比如事之有成便有缺,物之有新便有弊,成与不成,弊与不弊,其妙全在于一个“用”字。用之善者,事未有不成者;用之于不善,事未有不缺者;用之于善,未有不新者;用之不善,未有不弊者。

道之体性贵于隐,道本身无名无象,皆是随物而显,随物而成,与物同体同性,负载在万物的实体中,所以难见它的显露,此即谓之“若缺”。

大道运化三元之炁,动静无端,往来不息,用之不竭,常用常新,此即是大道“不弊”。道德大成的圣人,功成身退,谦卑处下,匿身藏誉,声色不露,默默地造福众生,此种“大道贵隐藏”之德,在世人看来,似有欠缺不全之貌,此便是圣人的“若缺”。

天下一切事物,有体就有用,有成就有缺。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此是说任何事物的体与用,都是相反而相成,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尺虽长,却是由寸之短集合而成;寸虽短,却容身于尺长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存在物之体用之中。事之有成,便有其缺;物之有新,必有其弊。比如炼金,最纯者也只能达到四个九之度,尚有千分之一不纯,故谓之“金无足赤”。

人皆有长处,亦有短处,故曰“人无完人”。人的手脚十指,有长亦有短,有粗又有细,并非整齐划一。在阴阳物质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大道运用阴阳而生,物体都含有阴阳属性,阴阳相冲相合而所得的中和之炁,其含量的多寡与质量的高低不同,从而决定了万物皆有其长,亦有其短;有其成,亦有其缺;有其大,亦有其小;有其轻,亦有其重,由此产生了种种变化的状态不一,这才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事物中皆有阴阳,有阴阳就有体用的动静互变之理。阴阳之道,贵在执两用中,用之中,事可成可新;用之不中者,未有不缺不弊者。世人行事,常有事未成而机先败,机未至而事先废;更有行之不久,成之不大者,何也?皆是不知大道之体,未明大道之用的原因。所以成之者多缺,用之者多弊,这是常道中人难以驾驭的玄机。

惟圣人得万物性情之正理,知大道之机微,有动必有静,有静必有动,动静如一;有体必有用,有用必有体,体用无间。吉凶消长之理,不言而自知,进退存亡之道,不校而自明。其成,全理全性;其用,无形无迹,所以似缺非缺,不成而成,故有“大成若缺”之妙。

修真人若能深明大道体用之理,用之于修性,心性未有不成者;用之于炼命,身命未有不成大器者;用之于应世,未有不外圆内方者。明白了圣贤之道用,无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能“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百发百中,心想事成。其成历万世而不衰,亘(gèn穷尽,终;贯串)古今而不毁。譬如中天之有日,人力不能掩;又如潭底之有月,人力不可染。所以,能明大道体用之人,凡事皆可日日成,日日新,故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圣人深知道之体用,深明“道者反之动”的奥义,所以不以成为成,而以不弊为成;不以缺为缺,而以不成为缺,正是此义。以此观之,“弊”乃有为之害,“不弊”即无为之益。有为之弊,反不如清静者的无为而无不为,才能为天下之正。不弊而成,若缺而用,才能道德日新;体用皆备,方能无所不成,无所不大。人往往忘记道本,而抱住有为不放,当从此中开悟矣。

www.xqifzw.com 小七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离婚后丈夫总是想追我宠妾灭妻这侯门主母我不当了短剧演员我才不会被女孩电视剧新奥尔良悲剧的警示窗外的蜥蜴先生讲了什么战双超频在哪里二掌柜惠生活红色仕途 简介机智的掌柜生活密云不雨的小仙女的苏撩先生txt你该被抱紧讲的是什么雷霆战甲超频撒谎精英语怎么说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演员表新奥尔良音乐免费阅读红色仕途全文沉默的病人最经典的一句战双如何超频红色仕途免费阅读最新章节新奥尔良彩蛋末世商城八零后在农村好看视频末日樊笼by免费阅读狐仙的修仙过程陈凡左冰神豪战双意识超频陈凡左冰免费阅读无弹窗都市最强神豪陈凡红色仕途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容楚结局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 在哪里可以看男主叫楚容垣的穿越青铜神树在哪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电视剧漫画钱掌柜生活菜馆末日樊笼by必修科目格格党八零后在农村穿成修无情道男主的原配有男主吗?穿成修无情道男主的原配TXT百度小仙女的苏撩先生原创狐仙修仙游戏才不会被女神喜欢英文八零后打工回忆图片新奥尔良游戏攻略小仙女很撩红色仕途!80后农民女主叫楚容华的不朽星神陨落了吗杀死那个白月